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1098925011919054&wfr=spider&for=pc"
在劉新海看來,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發展難達預期,第一是頂層設計不夠,市場機構如何與央行征信中心進行數據的開放和共享,這需要扎實嚴密的設計。第二,持牌機構本身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和國外相比仍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和商業模式思考。第三,數字經濟發展導致信貸模式變化加速,但面向信貸市場的征信服務顯然創新不夠。
李銘此前曾撰文指出:中國的征信市場存在一個巨大缺陷,即目前的市場事實上只能稱作“半個市場”——在信用報告價值鏈的上、中端即信用交易數據的采集和存儲加工端,中國已經做得相當成功;但在信用報告信息的末端即產品或服務端,市場還沒有真正形成。
應該如何理解末端產品服務的疲軟? 劉新海告訴記者:征信主要是圍繞信貸行業提供服務,目前國內國有商業銀行、農商行、農信社、消費金融、農信社、網絡小貸等形成多層次的信貸市場,需要的征信產品和服務都不一樣,有著豐富的征信服務需求。“國外一些領先的征信機構每年為不同的信貸機構開發上百種征信產品和服務,還會通過收購等方式吸納新技術,整合資源;與之對比,國內信貸很多領域,征信服務和產品的多元化方面其實還是空白,目前供給的征信產品有限,服務不夠細化。”
這些問題,同樣是樸道征信需要面臨的挑戰。
關鍵字標籤:https://www.liidda.com.tw/